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倡肥胖問題可以做預防的
[ 2 個台灣人中有一位是體重夠重]
台灣近年來肥胖率有增加的趨勢,就成人來說,兩人中就有一個是屬於過重或是肥胖〈BMI>=24〉。
[您是不是屬於病態肥胖?]
數據分析顯示屬於過重〈BMI介於24到27之間〉的人口比例變化不大,肥胖人口數的增加主要來自輕度、中度和過度肥胖〈BMI大於27以上〉,5 個人中就有一個是胖子。
[讓體脂告訴您肥胖盛行率 - 男性 50%、女性 85%]
以年齡層的體脂率來看,成人年齡層〈>=19歲的男性與女性族群〉的肥胖人數將近增加一倍。
總計肥胖人口比率數據來看,男性增加將近一倍,2 位男性中就有一個是胖子,女性佔胖子的比率更高,5 位女性中有4位是胖子。
總計肥胖人口比率數據來看,男性增加將近一倍,2 位男性中就有一個是胖子,女性佔胖子的比率更高,5 位女性中有4位是胖子。
[看您是胖在哪裡 - 代謝異常跟著來]
世界衛生組織提醒“超重和肥胖”是許多慢性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1)
肥胖或是體脂分佈在於內臟部位是導致身體代謝出問題與罹患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肥胖或是體脂分佈在於內臟部位是導致身體代謝出問題與罹患慢性疾病的主要原因:
- 左上方女性〈BMI=22.3〉是屬於健康體型〈BMI<=24〉,身體代謝一切正常。
- 左下方女性〈BMI=27〉是屬於過重體型〈24<BMI<=27〉,脂肪分佈主要在於皮層部位,肌肉含量正常,身體代謝正常沒有異狀。
- 右上方女性〈BMI=27〉是屬於過重體型〈24<BMI<=27〉,脂肪分佈主要在於內臟部分,肌肉含量不足,身體代謝不健康,有糖尿病,高血壓及高血脂等問題。
- 右下方女性〈BMI=33〉是屬於肥胖體型〈BMI>=27〉,脂肪分佈主要在於內臟部分,肌肉含量不足,身體代謝有問題,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及心血管等疾病問題。
[正確飲食習慣 + 強化肌肉的運動 - 減重改善體質的必選課程]
實證醫學證實適當的飲食與規律運動可以有效改善或預防肥胖,三高等所延伸出來的慢性病問題。
- 案例 1 顯示相同腰圍的體脂分佈是有差異的,左邊是皮下脂肪層為主,身體各方面的代謝都屬於正常,右邊為內臟脂肪佔身體體脂的絕大部分,是屬於“瘦胖子”,身體代謝出現問題。
- 案例 2 顯示 腰圍過粗的肥胖體型可ˇ以經由生活型態的改變,也就是正常作息,飲食控制及規律運動,可以降低體內內臟脂肪的分佈量到正常的分佈量,有效改善糖尿病等慢性病。